官网

山科院春季高考学校欢迎您!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
03/06
2020

84 岁的钟南山,为什么刷屏?

2020-03-06 08:56:30来源:

       84 岁,耄耋之年,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,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,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,不禁让网友慨叹:“大国重器,国士无双。”
       照片中,钟院士坐在嘈杂的餐车一角,他正在赶往武汉的高铁上,面前摆着文件和电脑。又是行程满满的几天,连轴转的会议、奔赴疾控中心、上媒体直播,这样高强度的工作恐怕年轻人也吃不消。

       不少网友说,“听见这个名字,犹如吃下定心丸”;但也有人表示,“年轻人也要赶快成长,钟教授如此辛苦,除了敬意,怎能没有愧疚?”
       的确,照片之所以刷屏,因为它表达出了人们的复杂心情,这里面既有对这位高龄院士的崇高敬意,有对奋战在一线的全体医务工作者的敬意;也是在传递一种相信——在疾病面前对医学科学研究者的相信,对战胜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的相信,更是对广大医护工作者平安归来的相信。
       钟南山院士,成为这场对抗肺炎战役中的一个清晰身影。然而还有很多的医护工作者,在蓝色口罩和厚重的防护服下,被模糊成统一的形象。人们或许辨别不清他们每一位的模样,但崇高的医师职业道德却闪烁在每一位普通的医护人员身上。
       当医护人员在发热病房坚守 432 个小时夜以继日,人们能感受到他们身心的疲累。当同济医院志愿者写下“不计报酬,无论生死”的申请书,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女医生写下现代版“与夫”时,人们无不为之动容。
他们也是父母、孩子、伴侣,却选择在生命危险面前,兑现救死扶伤的诺言,承担医者父母的责任。
       面临危险,始见英雄,他们是真正的勇士,是隔在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堵墙。防护服后凝重的眼神、坚毅的表情,与时钟争分夺秒的身影,凌晨时依旧灯火通明的医院……这一切,让这场战役变得不再抽象。
       对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,不单单是政府部门或者医务工作者的事情,它与我们每一个人都休戚相关。
       谨遵医嘱,这四个字在此时格外具有分量。
       平时热衷养生、迷信野味滋补的人,要提高警惕,提升科学素养和医疗知识水平,尤其是在春节、春运期间人员流动性大,更不能轻视疫情。无特殊事项不要去武汉,武汉市民尽量留在武汉,有疑似症状及时到医院门诊检测,每个人加强防护戴上口罩,少去人群扎堆的地方,养成勤洗手、不吐痰的好习惯,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……保护自己的同时,也是在保护他人,保护那些奋战在生死一线的广大医务人员!
       1 月 28 日,钟南山院士接受新华社采访,明确疫情还是局部大爆发,相信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。期间几度哽咽,眼含泪光。这一幕让无数中国人跟着热泪盈眶。
       84 岁钟南山院士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。不论是在赶往武汉的高铁餐车上研究文件的照片,还是证实新冠肺炎“人传人”现象的发言,亦或是“不去武汉,不出武汉”的建议……钟南山的出现,仿佛一剂社会情绪的镇定剂。在民众眼里,他代表正直,代表科学,代表权威。
       今天,给孩子讲讲钟南山院士的故事吧,希望能从中感受到风骨,汲取到力量。
       钟南山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著名呼吸病学专家。他出生在医学世家,亲钟世藩是儿科专家,70 岁高龄和身体多病、眼睛几乎失明的情况下编写了儿科著作《儿科疾病鉴别诊断》,有 50 多万字。亲廖月琴曾担任广州肿瘤医院副院长,是护理学专家。跟着父母在医院长大的钟南山,打小耳闻目睹父母对待病人的态度。他发现,两人的喜怒哀乐是跟病人病情的好坏密切关联的。他们不愿意看到的是,经过努力,病人的病情,还是没有得到改善。“那时就觉得,医生能给别人解决问题,会得到社会的尊重。”钟南山曾在接受采访时说。
       钟南山小时候顽皮,将父母给他交学校伙食费的钱偷藏起来,自己买东西吃。一直撒谎瞒着父母,直到事迹败露。他以为父亲知道后,一定会打他一顿。可是父亲却没说太多,只是说:“南山你想一想,这么做是不是很诚实?”这样的质问,比打他一顿感受更深。父亲这句话,让他明白了,什么叫讲老实话,做老实人。
       从医后,有次跟父亲一起,遇到一个孩子,尿血厉害,他认为应该是结核。父亲问他一句话说:“你怎么知道她是结核?” 一句话问住了他,因为他从来没想过。尿血可能是膀胱炎,可能是结核,也有可能是炎症。后来有一次钟南山独自看诊,因为诊断失误,对一个女孩错误用药,差点危及生命,回忆起这次错误,他说:“诊断错了,我永远都忘不了”。他才明白父亲说过的那句:“医者人命,没有十足的证据,不可轻下判断。” “父亲很少说话,他一般说话都有证据的”,这是钟南山 83 岁时对父亲的评价。
       为了把自己几十年临床经验,总结出来留给后人,在 70 高龄和身体多病的情况下,钟世藩毅然编写《儿科疾病鉴别诊断》一书。每天,他总是最早去图书馆,最晚回家,因为两眼有复视,看东西重影,就用手捂着一只眼睛写,累了就换一只。钟南山心疼父亲,劝老人家注意身体,每天少写一会儿。但钟世藩不听劝阻,反而和儿子发脾气:“不写我干什么?等死么?”父亲留给钟南山一句话,他始终记着。“一个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一点东西,他这辈子就算没白活。”
       钟南山的母亲对他的成长也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影响。钟南山一直珍藏着 1950 年骑自行车的黑白照片:“当时我看到别的孩子有自行车,非常羡慕。学六年级时,妈妈对我说,‘你要是小学毕业能考到前 5 名,我就奖你一辆自行车!’我说‘真的呀’,妈妈说‘真的’。后来妈妈也没再提过这件事,但 11 岁的我记住了妈妈的话。
     “1949 年,我在岭南大学附小(现中山大学附小)读书,学校因故不举行毕业考试,但后来,学校根据平时的成绩发了一份成绩单,我排在第二名。我很高兴,但也不敢说什么,因为妈妈是说考试才有自行车的。”“而且,那一年家里生活很困难。但是没想到,就是在这种情况下,妈妈还是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。”“当时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:妈妈实现了她的诺言,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,我是多么高兴啊!”
       “从那时起,我就记住了一件事情,那就是只要你答应的事,就一定要做到,这就是妈妈教给我的。我现在对我的孩子、我的研究生也是这样,要么不答应,答应了我就一定要做到。”(钟南山至今定期给年轻医学院学生上大课,他说,你们是90 后,我是 80 后,我们差不多。)
       2003 年被钟南山称为“特殊的一年”:遇到很多未知的课题,无章可循,己一天要做出几天的工作,包括治疗的问题、学术上的问题,要制订国家规划。而引发这一“特殊”性质的就是 SARS(非典型肺炎)的爆发,此时,钟南山已经 67 岁。2002 年底“非典”病例早在广州出现,时间,非典”病毒不可避免地始从广州往外扩散。2003 年 4 月 13 日,京召开了关于 SARS的新闻发布会,钟南山被要求参加。当记者问到“是不是疫情已经得到控制”时,钟南山忍不住了,他对媒体说:现在病原不知道,怎么预防不清楚,怎么治疗也还没有很好的办法,病情还在传染,怎么能说是控制了?我们顶多叫遏制,不叫控制!连医护人员的防护都还没有到位。”顿时场面哗然。
       “非典”的真相自此一点点向公众揭开。混乱和恐惧之中,人们记住了钟南山的名字。也因为 SARS,钟南山在公共领域范围内更广泛地被人熟知。在最恐慌的时候,他的一句话,给了人定心的力量。“把重症患者都送到我这里来。”在抗击非典最严峻时刻,连续工作 30 几个小时之后,已过花甲之年的钟南山病倒了。发烧等症状和当时非典的症状极为相似。但他自己观察体会,觉得自己得的不是非典,就把自己隔离在家。几天后,症状消失,他立刻回到医院,继续投入战斗。他的坚持,让广东成为世界范围内对SARS 治疗成绩最好的地区之一。
       “非典”之后,南山连续担任政协委员和全国人大代表,他敢说真话的风格一直没有变。这一特质,让他在“两会”上变成媒体追逐的对象,对于记者提出的问题,他都会给出自己的看法,每一次言论几乎都会引发广泛的讨论。2013 年全国“两会”上,他说“雾霾与肺癌有极大的关系”。
       2015 年,他又痛批一些公立医院的医生不讲医德、违规使用心脏支架创收的行为,他举例说:“广东某医院的一个心脏导管大夫为病人做冠状动脉照影,本来问题不大,但是最后给放了 5 个支架。”“我自己有一种感觉,像专门喜欢跟谁较劲,老觉得不管走到哪儿,自己都不太受欢迎。”钟南山说他一直记得中学时代一位老师曾对他说过:“人不应单纯生活在现实中,还应生活在理想中。人如果没有理想,将身边的事看得很大,耿于怀;但如果有理想,身边即使有不愉快的事,与自己的抱负比也会变得很小。”
       “非典”之后,钟南山说自己讲话其实更谨慎了。那些我认为很有把握的话,讲出来,过媒体能够让有关人员别是病者知道的话,有很大好处的。我还是推崇这个,因为人最可贵的是讲心里话,心里话不一定都是对的,你拿出来批判也没关系,但是能够启发大家思考就达到目的了,就很好。”
       所谓医者,妙手仁心。世上缺回天的妙手,缺无畏的仁心。南山二者兼具,所以,举国
敬仰。
       有网友说,妈本来有点为疫情恐慌,但在电视里看到钟南山,就跟她爸说:看到钟南山,心里就踏实了。她爸说:我也是。百姓不会太多溢美之词,这句“看到你,我心里就踏实”,就是最大的赞美和信任。而钟先生,也配得上这赞美,这信任。